(聲明: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,為了保護患者隱私,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)
摘要:本篇42歲李先生不幸遭受外傷后,出現頸椎脫位、四肢麻痛無力癥狀,幾近癱瘓。所幸患者受傷后被安全迅速地轉運到本院,在住院期間經過手術治療以及4個月規(guī)范康復治療后,李先生不僅能生活正常,而且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。
【基本信息】男、42歲
【疾病類型】頸椎脫位
【就診醫(yī)院】上海長征醫(yī)院
【就診時間】2017年6月
【治療方案】手術治療(頸椎前后路減壓復位植骨融合內固定術)+物理治療(顱骨牽引、高壓氧、肢體功能鍛煉)
【治療周期】住院治療7天,4個月康復治療,定期隨訪
【治療效果】頸椎脫位復位,四肢感覺運動恢復正常
一、初次面診
患者主訴8個小時前騎電瓶車不慎摔倒,頭頸部著地,所幸佩戴了頭盔,當時感到頸部劇烈疼痛,雙上肢像針刺一樣麻痛,四肢一點不能活動,隨即被送到當地醫(yī)院。經過X線和CT檢查,發(fā)現C5椎體向前脫位,頸椎管不連續(xù)。在當地醫(yī)院進行了簡單處理后,四肢逐漸可以活動,但仍感覺無力,尤其是雙手不靈活。為了進一步診治,患者被轉運到我院就診。急診診斷為:頸椎脫位伴不完全性癱瘓。
二、治療經過
患者入院后,迅速地進行了相關檢查,發(fā)現患者除了頸椎脫位以外,脊髓因椎管不連續(xù)導致卡壓,正是患者出現四肢感覺運動障礙的主要原因。同時患者由于頸椎脫位,脫位處的不穩(wěn)定導致了劇烈疼痛。若脫位程度進一步加重,脊髓卡壓也會隨之而加重,患者存在完全癱瘓或心跳呼吸驟停的高風險,病情相當危急。因此,我們先對患者進行了顱骨牽引術,一方面可以臨時穩(wěn)定頸椎脫位,另一方面希望達到一定程度的復位,恢復椎管連續(xù)性,減輕脊髓卡壓。經過3天牽引,患者頸椎脫位得到了一定恢復,同時四肢麻痛無力癥狀也有了改善。隨后我們對患者進行頸椎前后路減壓復位植骨融合內固定術。
三、治療效果
頸椎手術以后,患者頸部疼痛得到了完全緩解,四肢麻痛無力感也得到了一些改善。術后第1天,患者可坐起,并進行了頸椎X線片復查,片子顯示頸椎脫位復位滿意。住院治療7天,患者手術切口基本愈合,未發(fā)生滲血、感染等不良現象,準許患者出院調養(yǎng),在我們建議下,患者在當地康復中心進行了3個療程的高壓氧治療以及4個月的肢體功能鍛煉。術后6個月,患者可以自行步行到我門診復診,四肢功能已經基本恢復,生活可以完全自理。術后10個月,患者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。
四、注意事項
很欣慰患者經過手術、高壓氧、肢體功能鍛煉患者重新會到工作崗位。頸椎脫位在手術以后可以得到即刻的復位,但不代表神經功能可以即刻回到術前水平。
由于神經損傷的程度在受傷當時就已經損傷,再好的手術技術也只能為神經恢復創(chuàng)造條件,加之神經修復是一個極為緩慢過程,所以需要叮囑患者,需持續(xù)觀察1年,同時規(guī)律肢體鍛煉,如果在康復過程中患者頸部出現疼痛、腫脹等不良現象,需要及時前往醫(yī)院復診。由于患者經歷了外傷和手術的雙重打擊,體質往往會比較虛弱,所以建議患者在正常飲食的前提下,可以適當攝入高蛋白的食物,日常飲食做到營養(yǎng)多元化,葷素搭配,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(tài),有助于促進體質恢復。
五、個人感悟
本篇患者從受傷到康復整個過程無疑是幸運的,好在患者受傷時佩戴了頭盔,頭頸部高能量撞受到了一定的緩沖,盡管出現了頸椎脫位,但并沒有造成完全性癱瘓。在轉運至醫(yī)院過程中佩戴了頸托,頸椎得到了一定保護,病情沒有進一步加重。之后在我院救治過程中,從牽引到手術整個過程都比較順利。最后,患者依從性較好,術后進行了規(guī)范康復治療。這些都為他最終良好的治療效果奠定了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