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顫(別名:抖動;振掉;顫振)
特發(fā)性震顫主要表現為手、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,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、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等方式改善病情,但是需要遵醫(yī)囑服用藥物,避免自行使用藥物。1、改善生活方式:治療結束后還應繼續(xù)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規(guī)律作息、規(guī)律吃飯,補... [詳細]
王學廉 空軍軍醫(yī)大學唐都醫(yī)院2023-12-13 09:39
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顫的原因主要見于以下幾個方面:第一、大量活動以后,比如鍛煉身體,伸屈胳膊以后,因為肌肉處于興奮狀態(tài),會出現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顫,這個時候休息或者給予適當的肢體按摩以后震顫可以緩解。第二、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顫,如果是中老年患... [詳細]
夏健 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2023-12-04 09:13
對于整個身體都震顫:首先,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帕金森綜合征,帕金森綜合征的患者中、晚期可以出現整個身體都震顫,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帕金森病。其次,腦炎之后的病人也可能出現這種震顫的表現,一般多見于細菌性腦膜炎的患者。再次,一部分中毒的患者也... [詳細]
夏健 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2023-10-20 19:09
姿勢性震顫如果癥狀比較輕,不影響患者的生活,比如不影響患者穿衣、吃飯等動作,這種情況就不用進行藥物干預,因為這種進展一般是比較緩慢的。而如果患者這種姿勢性震顫進展得比較重,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,導致患者的穿衣不能或者是寫字、吃飯都出現問題的... [詳細]
王俊嶺 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2023-10-15 00:00
手和頭會不自覺震顫見于特發(fā)性震顫,特發(fā)性震顫是原因不明的震顫,考慮是退行性疾病,多見于中老年病人,年齡在40歲以上。病人可以出現手、頭部的震顫,以雙手震顫為主,嚴重時病人還可以出現舌部震顫。對于特發(fā)性震顫,如果病人癥狀對生活影響不大可以給予... [詳細]
王俊嶺 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2023-10-02 16:08
語音震顫是為檢查者發(fā)出聲音的時候,聲波起源于喉部,沿著氣管、支氣管以及肺泡傳導到胸壁,所產生共鳴的振動。因由檢查者手觸及,又稱為觸覺震顫。檢查者將左、右手手掌的尺側緣或者是掌面,輕輕放在兩側胸壁的對稱部位。讓被檢查者用同等的強度,重復發(fā)“y... [詳細]
何白梅 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2023-09-15 06:38
緊張時頭部震顫有可能是原發(fā)性震顫、帕金森病,也可見于肝豆狀核變性。如果患者考慮是原發(fā)性震顫,大多數表現為姿勢性或者動作性震顫,常見的癥狀為一側上肢前臂出現震顫,一部分患者可以表現為頭部震顫,一般情況下不伴有其他神經系統陽性體征。帕金森病一般... [詳細]
王俊嶺 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2023-09-09 19:20
姿勢性震顫是指當肢體維持某一姿勢的時候出現不由自主的震顫,姿勢性震顫最常見的疾病叫原發(fā)性震顫和特發(fā)性震顫,特發(fā)性震顫表現為姿勢性震顫或者動作性震顫,震顫是唯一表現。一般常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,往往見一側上肢或雙上肢,頭部也常累及,但是下... [詳細]
王薇 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(yī)院2023-09-07 01:09
意向性震顫是指在隨意運動時出現并且加重的震顫,特點是在患者靜止不動時,震顫不明顯,在有目的的運動當中,特別是快要抵達目標時,震顫最明顯。常見于小腦病變,最常見的疾病是小腦梗死。小腦梗死多見于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老年患者,追問病史可以發(fā)現有高... [詳細]
畢方方 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2023-08-28 16:02
頭部輕微震顫最常見于以下幾種情況:1、特發(fā)性震顫,這種疾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,部分患者有類似家族史,患者常有頭部不自主輕微搖動,自己無自覺,都是家人發(fā)現,有時也有手抖,處于某一位置時明顯,運動和靜止時消失。2、帕金森病,多見于老年患者,患者頭... [詳細]
王薇 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(yī)院2023-08-05 04: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