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紫癜”聽起來就不是個好東西,不禁會讓人聯(lián)想到艾滋病,而事實上艾滋病早期一般不會發(fā)生紫癜,通常是疾病已經發(fā)展到了中晚期,嚴重影響凝血功能時才會出現。如果在原因不明的情況下出現了紫癜,應及時到醫(yī)院檢查一下血象,明確是否為其他血液疾病,如白血病、再生障礙性貧血或過敏性紫癜等導致,因為上述幾種疾病都會在早期出現紫癜。
多數艾滋病患者在初期沒有任何自覺癥狀,隨著病毒在體內擴散,發(fā)病早期可出現發(fā)熱、頭暈、無力、咽痛、關節(jié)疼痛、皮疹、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等類似“感冒”的癥狀,有些人還可發(fā)生腹瀉,這種癥狀通常持續(xù)1-2周后就會消失,此后患者便轉入無癥狀的潛伏期。
潛伏期患者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,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呈陽性反應,這樣的人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稱艾滋病病毒攜帶者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強的傳染性,是艾滋病最重要的傳染源。
艾滋病的潛伏期為7-10年,在很長的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沒有自覺癥狀,外表一如常人,但全身免疫系統(tǒng)仍然繼續(xù)受到病毒的破壞,當人體的免疫功能再也不能維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時,多種對正常人不會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會使患者發(fā)生感染,引起腦、肺、胃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癥狀。一些惡性腫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萌發(fā)。艾滋病常見的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。
?一般性癥狀:持續(xù)發(fā)熱、虛弱、盜汗、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,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%以上,最多可降低40%,患者消瘦特別明顯。
?呼吸道癥狀:長期咳嗽、胸痛、呼吸困難,嚴重時痰中帶血。
?消化道癥狀:如食欲下降、厭食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,嚴重時有便血。通常用于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。
?神經系統(tǒng)癥狀:表現為頭暈、頭痛、反應遲鈍、智力減退、精神異常、抽風、偏癱、癡呆等。
?皮膚和黏膜損害:由于免疫系統(tǒng)受損,患者可出現彌漫性丘疹、帶狀皰疹、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癥及潰爛。如果凝血功能受損,就會出現紫癜。
?腫瘤:通常見于艾滋病晚期,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,如位于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,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、丘疹和浸潤性腫塊。
一般艾滋病患者出現臨床表現后的生存期為2年,經有效治療可延長至數年。治療艾滋病目前尚無特效的針對病因的療法,總的治療原則為抗感染、抗腫瘤、殺滅或抑制HIV病毒、增強機體免疫機能。
參考文獻
[1]蔡定芳.病證結合傳染病學[M].上海:上??茖W技術出版社,2019.09:62-64.
[2]徐金華編;吳少禎總主編.名醫(yī)與您談疾病叢書.性病.第2版[M].北京:中國醫(yī)藥科學技術出版社,2021.01:27-28.